【背景概述】
我在一家造紙企業(yè)的研發(fā)部門工作已有8年,主要負責熱電聯(lián)產和廢水處理等工程項目。入職不久即被派往海外,因當時入職定位就是支持海外項目。
去年,原本的部門主管因無法再接受公司文化選擇離職(他在公司已待了12年),于是我接手了他所主導的大型項目。眼下項目已臨近收尾,但我卻感到越來越迷茫、無力,開始反思是否還要繼續(xù)留在現(xiàn)職。
【問題匯總】
1. 薪資倒掛明顯,長期發(fā)展看不到希望
我畢業(yè)于國內某985高校碩士,目前基本工資約¥12K(不含外派補貼)。但對比同期在國內發(fā)展的同學,不少已在大型民企或外企拿到¥15K~¥17K月薪,且工作生活平衡感更強。
此外,公司“本地化”政策收緊,臺籍干部被邊緣化,我原本的部門也被撤編,和我當初加入公司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路徑已完全偏離。
2. 責任邊界混亂,跨專業(yè)甩鍋頻繁
在項目推進中,作為機械背景出身的我,頻繁被要求去處理土建、電氣等非本專業(yè)領域的問題。項目中出現(xiàn)的遺漏,如某些工程未施工或電氣交接問題,領導卻直接歸咎于我“檢查不到位”。讓我感覺很多鍋被莫名其妙背上,既沒有支持也沒有分工邏輯。
3. 工作時間超負荷,身心俱疲
每周工時6天,雖符合當地法規(guī),但長期處于高壓狀態(tài),身心疲憊,個人生活幾乎為零。盡管有一定的外派津貼,加起來的總收入仍然不如預期。而遠離國內生活圈,也讓我與父母、朋友的聯(lián)系逐漸疏離。
4. 項目即將結束,內心卻是滿滿挫敗感
看著這個項目一點點收尾,本該是有成就感的時候,卻只剩疲憊和挫敗?;仡欉@些年,大量時間精力都投入其中,卻換不來清晰的職業(yè)路徑和正向反饋。
【現(xiàn)階段糾結】
我現(xiàn)在面臨一個選擇:
是咬牙把項目做完再走,作為對自己負責的一個交代?
還是盡快離開這份已經嚴重內耗的工作,盡早開始規(guī)劃新的職業(yè)路徑?
我擔心如果現(xiàn)在離職,項目后續(xù)可能出現(xiàn)問題會被追責,或者“爛尾”影響我的口碑;但如果堅持到最后,自己是不是又多消耗了幾個月甚至半年,依然無收益?
你現(xiàn)在的狀態(tài),其實很多人都會經歷。項目未完成、越到后期越感到無力,這種情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。以下是一些可能幫助你理清思路的建議:
---
### 一、先確認你的“無力感”來自哪里
1. **項目本身的問題**
- 項目是否真的沒有希望?有沒有可以調整的方向?
- 是否資源不足(人力、時間、預算等)導致無法推進?
2. **個人感受與心理狀態(tài)**
- 是因為壓力過大?還是對項目的前景不看好?
- 是否感覺自己在重復無效勞動?還是缺乏成就感?
3. **團隊或領導的支持**
- 團隊是否士氣低落?是否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?
- 領導是否給予足夠的支持或反饋?
---
### 二、思考“是否該離職”的幾個關鍵問題
| 問題 | 可能的答案 |
|------|------------|
| 我是否還能從這份工作中獲得成長? | 如果項目已經看不到成果,長期下來可能會停滯不前。 |
| 我是否愿意繼續(xù)承擔這個項目的責任? | 如果你已經感到疲憊、焦慮,可能說明你不再適合這個角色。 |
| 離職后我能找到更好的機會嗎? | 考慮市場情況、自己的技能儲備、職業(yè)規(guī)劃。 |
| 這個項目是否會影響我的職業(yè)聲譽? | 如果項目失敗,是否會影響你在行業(yè)內的口碑? |
---
### 三、如果你決定留下來,可以嘗試這些方法
1. **設定小目標,逐步推進**
- 把大任務拆解成小步驟,每完成一個就給自己一點獎勵。
2. **主動溝通,尋求支持**
- 和上級、同事溝通當前的困難,看看是否有調整空間或資源支持。
3. **調整心態(tài),接受“不完美”**
- 有時候項目不一定非要做到完美才能結束,階段性交付也是一種成功。
4. **關注自我成長**
- 即使項目不順利,也可以從中積累經驗、提升技能,為未來鋪路。
---
### 四、如果你考慮離職,建議這樣做
1. **不要沖動離職**
- 在情緒低落時做決定容易后悔,建議冷靜幾天再做判斷。
2. **評估現(xiàn)實情況**
- 是否有經濟壓力?是否已經有新的工作機會?是否有足夠的準備?
3. **寫一份“離職備忘錄”**
- 把你在這個項目中的經驗和教訓整理出來,不僅有助于自己復盤,也可能在未來面試中加分。
4. **尋找新機會時保持開放心態(tài)**
- 不要因為一次挫折就否定自己,很多優(yōu)秀的人也經歷過類似的階段。
---
### 五、最后想對你說的話
你現(xiàn)在的無力感,其實是一種“成熟”的表現(xiàn)。它說明你在意這件事,也在努力面對它。但如果你已經盡力了,而結果依然不如意,那也許就是時候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(yè)方向了。
無論你最終選擇留下還是離開,都請記?。?*你的價值不僅僅取決于一個項目的成敗,而是你如何面對挑戰(zhàn)、如何成長。**
如果你愿意,也可以告訴我更多細節(jié)(比如項目類型、公司環(huán)境、你目前的職位等),我可以幫你更具體地分析。
如果換作是我,我會先把項目做完,同時開始尋找下一份工作,除非已經嚴重影響身心健康,或者項目存在法律、驗收等高風險,否則不建議貿然裸辭。哪怕目前這份工作再不理想,它依然能給你時間和空間去篩選更合適的機會,也能避免因經濟壓力被迫接受更差的選項。尤其你背景特殊,外派+工程專案+傳統(tǒng)制造屬性明顯,轉型或跳槽本身就需要更長準備期。除非你已經很清楚下一步要去哪里、做什么,否則現(xiàn)在離職可能只是換個地方繼續(xù)消耗。項目做到尾聲對你的履歷更有說服力,特別是未來若想轉去項目管理相關崗位,有完整的end to end經驗會是重要的加分項。關于你說的薪資倒掛問題,這其實是很多傳統(tǒng)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的普遍困境,不代表你能力不行,而是行業(yè)天花板就在那里;如果你想通過跳槽改善薪資結構,就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崗位或行業(yè)切換,要趁還年輕盡早規(guī)劃方向。至于部門撤編和公司在地化策略,這確實是趨勢,尤其是外派成本高的情況下,早晚都會精簡外籍管理者。從企業(yè)角度看這是合理動作,關鍵在于你是否愿意再接下一輪海外任務,還是考慮徹底回歸本土。你提到項目責任邊界不清、被要求處理非專業(yè)內容,其實這也是項目經理角色的一部分,只是你從技術職轉到管理職后,心理落差感明顯。如果你已經做到清楚識別問題、厘清責任歸屬、做好記錄和推動,而上層依然推責,那你要做的是保護好自己,并把這一切當成鍛煉匯報和向上管理的練習。至于每周六天的工作安排,如果你從一開始就是這個節(jié)奏,那現(xiàn)在的疲憊感可能更多源于管理負荷和長期外派所帶來的生活空洞感。建議找?guī)讉€有類似背景的臺干聊聊,調適心態(tài),也許會找到平衡感。最后,無論你做什么選擇,最重要的是先穩(wěn)住、看清局面再行動,而不是在疲憊中做決定。你并不孤單,很多走在海外、走在傳統(tǒng)產業(yè)里的中高端人才都面臨類似困境。只是,選擇權始終在你手里。加油。
你好,看得出來你已經很清楚當下的處境,問題也都拆解得很到位,不論是薪資落差、市場定位、成長空間,還是責任界線、生活品質等,你并不是卡在“要不要離職”這件事上,而是困在“怎么走”才合適的糾結里。
你可以思考一個問題:你是希望體面地走、帶著完整成果轉身?還是必須馬上止損,先脫離這個讓你持續(xù)消耗的環(huán)境?這沒有對錯,關鍵是選哪種狀態(tài)離開更符合你當下的心理和實際需求。
從你描述的經歷來看,其實不是你能力不夠,而是環(huán)境與你的背景錯位了。你有海外專案經驗,也懂跨專業(yè)協(xié)調,這在本地市場其實是加分項,只是現(xiàn)在的公司已經沒有繼續(xù)給你發(fā)揮的空間,加上體制收縮,反而讓你這些優(yōu)勢變成了“被浪費”。
與其繼續(xù)在腦中繞圈,不如開始做些小動作來“試水溫”:更新簡歷、看看市面上有哪些適合你的職位,約獵頭聊聊行情,找?guī)孜荒阈湃蔚呐笥鸦蚯拜吜牧?,讓市場的回饋告訴你值不值得等這個專案收完。
這些嘗試的目的,不是讓你馬上離職,而是讓你對自己的市場價值有更真實的掌握。當你拿到幾個面試,或收到更具吸引力的機會時,你自然會知道該不該走、何時走、怎么走。
有時候,撐完一個項目可以讓履歷更完整,但如果你已經確定這份經歷不再為你加分,也不必為了“完整”而勉強留下來。真正重要的是做出清楚、有掌控感的選擇,而不是讓自己持續(xù)困在消耗里。
祝你順利走出現(xiàn)在的僵局,找到下一個更匹配的平臺。
其實答案你心里已經有了,不就是該離職嗎?
項目本來就不是你從頭負責的,半路接手,很多東西根本不是你能控制的,要你扛完收尾其實也不合理。真做到“完美交付”,可能性本來就不高。
而且你也講了,時間有限、收入偏低,項目完成前你自己就先被拖垮了,現(xiàn)實根本不允許你硬撐到最后。
說到底,問題不是“要不要走”,而是“怎么走得穩(wěn)”。
所以,邊做邊找就是最現(xiàn)實的方案。履歷先整理好,有機會就談,手上有選項你就不怕決策。到時候如果遇到好機會,那就走;沒有特別理想的,也能撐著把項目走完再說。
不需要把“負責到底”變成對自己過度的要求,尤其當整個局已經不合理的時候。